摘要

当前,大学生治村广泛兴起于人、财、物皆外流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研究发现,大学生治村是乡、村两级在基层治理行政化的治理需求与中老年人治村的治理现实的结构性困境中做出的策略性选择。基层治理行政化表现为治理事务的政务化、治理手段的信息化、考核方式的精细化,要求村治主体具备知识化、信息化的特点,这为年轻大学生成为村治主体提供了外在基础。体制内工作的职业预期、经济机会的获得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大学生治村的动力机制,而家庭的支持则是大学生治村的保障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治村的内在基础。大学生参与治村也会带来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的不稳定性、治理手段中群众工作方法的缺乏,破除困境的有效措施包含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完善、中老年村干部对大学生的结对帮带,如此才能促进青年大学生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