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群体身份理论为研究依据,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访谈研究。从学生自身角度了解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看法,回溯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称谓的演变,发现这个称谓具有"污名化"倾向。通过深度访谈和质化分析,了解他们对后天赋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同策略和认同方式。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群体身份存在认同排斥、认同弥散、合理认同和过度认同四种认同类型。从研究认同方式的视野,提出对现行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路,为新时期学生资助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