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邓艳红; 董吁钢; 郝元涛; 陈丹丹; 王礼春; 何建桂; 关永源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 11(01): 4-9+53.
DOI:10.3969/j.issn.1007-9688.2005.01.004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能否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以及比较它与生存质量、白介素-6(IL-6)、肌钙蛋白I(cTnI)对慢性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所有入住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的慢性心衰NYHA分级II—Ⅳ的患者共96例。入院第2天抽血检查BNP、IL-6、cTnI,入院1天内自行填写明苏达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个月后重复测量BNP的水平并再次填写生存质量量表。结果BNP随着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躯体方面及总的生存质量得分都与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3个月后,好转的患者BNP水平下降了(P<0.05),恶化的患者BNP水平升高了(P<0.05)。以150ng/L为分割点用Kaplan-meier的方法分析得出高水平BNP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低水平BNP的患者(P<0.01)。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纽约心功能分级、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心脏增大、IL-6、生存质量总得分、躯体方面得分及精神方面得分都是有意义的短期预后因子,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只有BNP及生存质量精神方面得分是独立的短期预后因子。结论BNP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BNP及生存质量是慢性心衰两个主要的短期预后因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