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脾安心”理论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分子机制

作者:倪菲; 于游; 张欢; 李建学; 郭鹤; 郑一; 于睿*; 曲金桥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12): 14-224.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1.12.004

摘要

冠心病(CHD)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严重后果。CHD确切发病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多认为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失调见于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多种人类疾病,经文献及前期研究发现PI3K/AKT参与浅表性胃炎细胞凋亡、自噬与炎性反应,且中医认为心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但是PI3K/AKT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详细途径,迄今国内外仍未完全清楚。因此提出采用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与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构建体内大鼠心肌缺血与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基因转染模型,拟从健脾通阳方药化合物分子数据库-大鼠动物模型-乳鼠心肌细胞分子三个层次,重点观察PI3K/AKT对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这将从新的视觉与途径阐明CHD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而为心血管系统疾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潜在靶点的选择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