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作者:曹廷杰; 张玉娥; 胡卫国; 杨剑; 赵虹; 王西成; 周艳杰; 赵群友; 李会群
来源:作物杂志, 2019, (06): 14-19.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03

摘要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 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