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份太湖水域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源解析对比

作者:武婷; 孙善伟; 樊境朴; 鲁富蕾; 郭昌胜*; 徐建
来源:环境科学, 2022, 43(09): 4513-4521.
DOI:10.13227/j.hjkx.202111235

摘要

基于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数据,对比了不同年份水体中PFASs的组分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别对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的PFASs进行了源解析,均识别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涂料制造业(2010年29.59%,贡献率,下同,2019年67.69%)、纺织与电镀业(2010年25.68%, 2019年10.26%)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2010年44.72%, 2019年22.05%).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中的PFASs(PFOA和PFOS)进行评价,发现2019年水体中PFASs的致癌风险(2.69E-07)明显小于2010年的风险值(4.56E-07),且鱼类摄入是重要暴露途径.采用PMF-健康风险混合模型解析了3种排放源的健康风险贡献率,结果表明纺织与电镀业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2010年64.86%, 2019年92.48%),其次是涂料制造业源(2010年为31.30%, 2019年为5.04%)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源(2010年3.84%, 2019年2.48%).相比于2010年,2019年水体中PFOA和PFOS等组分浓度大大降低,而PFBS和PFHxS浓度则大幅度升高,这与我国出台的PFOA和PFOS污染物的管控措施直接相关.建议加强对PFHxS等短链PFASs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适时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控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