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地区中国荷斯坦牛长寿性及淘汰原因分析

作者:彭朋; 杨影; 张海亮; 杨宇泽; 李锡智; 赵晓铎; 董刚辉; 韩博; 张胜利; 孙东晓*
来源:中国奶牛, 2020, (09): 23-27.
DOI:10.19305/j.cnki.11-3009/s.2020.09.007

摘要

长寿性(Longevity,LON)是度量奶牛使用年限的功能性状,是奶牛终身生产效益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长寿性好的奶牛拥有更高的产奶量,并能生产更多后代和降低牛群更新成本。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与上海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离群数据,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牧场的奶牛长寿性、淘汰原因及淘汰胎次,为提高奶牛长寿性提供依据。利用Excel和R软件,对北京首农畜牧、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及北京区县共计96个牛场的166 027条母牛淘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平均淘汰胎次分别为2.72、2.69和2.62,均小于3胎,在群时间均小于5年。首农畜牧牛场的主要离群原因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低产和肢蹄疾病;上海奶牛中心为:乳房疾病、繁殖障碍疾病、肢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区县为:繁殖障碍疾病、乳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肢蹄疾病和传染病。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与上海地区荷斯坦牛群提高生产寿命以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