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酸性流体环境下长石颗粒的溶蚀及改造是次生孔隙形成及演化的重要成因之一,该类成岩作用对含油气盆地深部有利储层的形成、演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自生高岭石作为酸性流体环境下长石颗粒转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岩产物,其成因机制和形态影响该过程中储层次生孔隙的类型。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为例,以热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不同地层温度条件下不同产状自生高岭石的形成过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明确不同产状自生高岭石的分布特征,并揭示不同成岩环境下其成因机制及长石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地层温度高于120℃时,储层中自生高岭石为三水铝石与长石转化的产物,此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高岭石晶间微孔,孔隙结构类型为微孔-细喉型;当地层温度低于120℃时,储层中自生高岭石为孔隙流体沉淀或三水铝石与含硅粒子结合的产物,此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长石溶蚀孔,孔隙结构类型为大孔-粗喉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