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固深度、锚索锚固段长度及预应力参数变化对围护结构及邻近道路变形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支护桩参数相对保守,在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桩径0.8m,嵌固深度7.5m仍能满足道路沉降控制值要求;提升桩径和嵌固深度能有效抑制围护结构及道路变形,当嵌固深度提升至8.5m后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的提升不明显;该场地条件下锚索的临界锚固段长度约为12m,锚固段长度提升对基坑外5~30m的道路范围内沉降控制效果显著;在围护桩桩径0.8m,嵌固深度7.5m的条件下,各锚固段长度预应力值在150kN至250kN的范围内每提升50kN,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减小率均在同一水平(约10%);各工况下邻近道路最大沉降点出现位置与桩锚参数有关,随着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减小及道路荷载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增大,道路最大沉降发生位置有从道路邻近基坑侧边缘向道路中心移动的趋势。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