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微组织考察何首乌主要单体潜在肝毒性

作者:汪祺; 张茜蕙; 文海若; 郭浩翔; 张乐帅*; 马双成*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2): 2954-2959.
DOI:10.19540/j.cnki.cjcmm.20200322.401

摘要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原代肝微组织评价体系,并首次采用该体系评价何首乌中主要单体肝毒性作用。实验通过二步原位灌注法对大鼠原代肝实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肝实质细胞制备肝细胞微组织,最终采用超低吸附板及倒模法完成体外肝毒性评价体系的搭建。体系建立后,选取何首乌中主要单体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型单蒽酮,进行体外肝毒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鼠肝原代细胞采用低吸附板法与模具灌注法可形成肝微组织,并具备较好的肝结构及功能,可用于待测药物长期给药后的肝毒性评价。应用该体系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何首乌中的5个待测单体均能明显影响大鼠原代肝微组织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肝毒性作用大小依次为:大黄素型单蒽酮>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实验结果进一步提示,大黄素型单蒽酮及大黄酸单体的原型可能为潜在的肝毒性成分,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的代谢产物更具毒性风险。该研究表明,大鼠原代肝细胞微组织模型体系可实现体外细胞长期给药,与长期服用何首乌后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相符合,同时实验结果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毒性成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