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从全要素的角度考察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构造基于多投入产出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指标,揭示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趋势。结果发现:(1)中国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整体偏低,但持续上升。2001~2017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2)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先上升后平稳波动,其中地区间差距是地区差距的主要空间来源。(3)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分布重心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分布形态在南北方向上呈发散态势。(4)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但在考虑空间因素后,检验结果呈现出由发散向β收敛转变的态势。因此,"十四五"时期,中国应重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低水平地区创造快速发展的机会窗口,使各地区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协同提升。
-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