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完善的标准化国家创新系统制约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文章在系统梳理制造业标准化创新系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针对创新系统主体、要素、协同作用、保护机制、路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中介平台和标准化组织;要素分为知识、人才、资本和基础设施;协同作用主要分析比较创新系统中各主体和要素的联动情况;保护机制主要讨论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路径强调各国标准化创新系统的路径依赖特点,不可复制,只能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挥优势。通过对这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比较,采用规范式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地构建我国创新驱动标准化的国家创新系统,提出从核心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四个维度进行整体把握:核心层面,要精准把握“知识—技术—专利—标准”的标准化与创新协同重要路径,知识在该路径中产生、吸收、转移、扩散、整合,再形成新的知识;微观层面,要严格要求“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国内标准化组织”标准先行,微观层面从“点”的层面对标准化起到产生、学习、研究和发展的作用;中观层面,要积极促成“产业联盟—金融体系—中介平台—行业协会”的协同合作,中观层面从“线”的层面服务于标准化的资源整合;宏观层面,要重点加强“政府—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交流与互动,宏观层面从“面”的层面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最后,针对构建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标准化的国家创新系统,从“政府与市场”“扩大开放”“搭建平台”“创新效应”“标准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机制”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