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明叶养分重吸收与叶片经济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叶养分重吸收是否以及如何与叶片经济性状相协调目前仍知之甚少,特别是在由外生菌根(ECM)主导的高寒针叶林中。以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分布且与ECM高度共生的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为对象,探究17个种群叶氮(N)、磷(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形态(厚度、组织密度、比叶面积)和化学性状(N、P浓度)间的协变关系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N、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经济性状沿“叶经济谱”共变,并与叶片厚度、组织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比叶面积、叶片N和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叶片养分吸收与利用中,养分重吸收与叶保守型性状(厚度、组织密度)存在协同关系,而与获取型性状(比叶面积、N、P含量)呈权衡关系;(2)温度是影响N、P重吸收效率和叶片经济性状变化的主导因素,且随着温度降低,N、P重吸收效率和叶片厚度及组织密度均呈显著增加,而比叶面积和叶片N、P浓度则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上,本研究揭示了温度驱动高寒针叶林叶养分重吸收与叶经济性状间的协调关系。这一发现丰富和提升了高寒森林碳与养分经济协调性及其驱动机制的认知,同时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森林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