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恐慌生成、演绎和变化的轨迹是我们把脉中国社会心态走势的一条重要线索。新冠肺炎疫情期社会恐慌的形成大致有一个不断累积、持续发酵、迅速扩散、突然爆发的过程。疫情期社会恐慌伤害主要有自我控制感减弱、社会情绪撕裂和公众未来预期改变。社会恐慌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加大了由或然事件演绎成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疫情期社会情绪应急管理必须强调政府主导,依托基层网格化基础,整合心理抗疫组织形式和方法,加强社会水平的群体干预和重视重大灾难心理的监测和预报。后疫情时代将进入常态化的社会情绪治理中。修复公众社会认知,调整社会情绪和恢复社会信心,加强社会情绪治理,是灾后理性心理重建的重中之重。通过"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编制,推动三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从情绪应急管理到社会情感治理,从灾后信心重塑到理性心理重建的一条有效路径。
-
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