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耶林"Der Kampf ums Recht"一书的书名,百年间曾出现9种代表性的汉语译法,核心争论集中在Recht究竟应译为法律还是权利,可算我国法律翻译史上百年来的一段公案。以该书在历史上的40多个德文版本为基础,并截取百年来9种汉译直接采用的的英、法、日等语言的译本,逐个梳理其源流,揭示汉译术语采用与其所据母本之间的决定性联系。进而从德语法律文献史、耶林法律思想发展历程、耶林的时代贡献几个维度,深入挖掘耶林的本意,证明该书的本意更偏重于"为权利而斗争";从而较为深入地展示了19世纪德国法学的风貌。并以百年公案为标本,揭示我国外国法研究和法律名著汉译的一些原则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