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是竹枝词发展的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书写困境。此时期的竹枝词与唐宋元明各朝竹枝词相比,有继承也有推进。其继承表现在对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七绝体诗歌样式的选择、风土内容的书写等方面。其推进则表现在企图以五绝体竹枝词打破七绝体竹枝词在创作中的垄断地位,通过大型组诗、详细加注的创作方式来突破单首或小型竹枝组词容量简短的限制,重新审视竹枝词的功能并将之引入政治生活领域等方面。清初,屈复的五言竹枝词创作主张及实践曲折地反映了作为遗民的心态;清代中后期,竹枝词创作中组词、小注的广泛使用及域外见闻的介绍,则表现出了清人在竹枝词创作中教化民众、启迪民智及关切政治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