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酱腌菜14种添加剂检测与分析

作者:吴洋桢; 陈宗祥; 李光满; 夏明星; 徐刚; 肖国生*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48(19): 257-263.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31146

摘要

监测四川酱腌菜添加剂使用和超标情况,为居民消费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2019年从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42个区县抽检了576批次酱腌菜,用国标法对14种添加剂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并进行残留状况分析。结果发现,从四川酱腌菜中检出12种添加剂,检出率1.91%~65.10%,其中苯甲酸、山梨酸、安赛蜜、脱氢乙酸、二氧化硫、柠檬黄和亚硝酸盐的检出率超过40%;有8种为超标添加,其超标率为0.17%~13.89%,超标率较高的有苯甲酸(8.33%)、二氧化硫(13.89%)和柠檬黄(1.91%),1种为违禁添加。每个区县至少检出5种添加剂,有31个区县(73.81%)的酱腌菜存在添加剂超标。98.78%的样品中同时检出1~9种添加剂,同时含3~4种添加剂的样品最多(49.31%);22.57%的样品同时存在1~3种添加剂超标,1种添加剂超标的样品最多(18.23%)。酱腌菜添加剂的使用和超标与原材料类型有一定关系,个体生产、农贸市场和散装酱腌菜分别有9、6和9种添加剂超标,其中苯甲酸和二氧化硫的超标率分别高达13.64%~16.36%和24.52%~36.35%。结果显示,四川酱腌菜添加剂使用普遍,存在违禁和超标添加,建议更关注个体生产、农贸市场和散装的酱腌菜的抽查监管,保障消费安全。

  • 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