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节技术在肺动脉 CT 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颜森森; 王上东; 罗敏; 贾庆; 阮海建
来源: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10): 1513-1516,1517.
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6.10.021

摘要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制技术肺动脉 CT 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需行 CTPA 检查的92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 组,80 kV)和对照组(B 组,100 kV)各46例,其中 A 组男女各23例,由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双盲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测量两组样本肺主动脉、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后基底段、竖脊肌的 CT值和标准方差(SD),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计算相应感兴趣区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比较其差异。对 A 组按性别分类,比较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 组肺动脉内的 CT 值(510.27±115.45)HU 高于 B 组(413.32±100.3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67,P =0.000), A 组 SD(50.06±11.67)HU 也高于 B 组(35.21±11.9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92,P =0.000);A 组肺动脉感兴趣区的 SNR(12.36±3.90)低于 B 组(14.0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38,P =0.001),A 组1 mm 轴位图像主观评分(4.20±0.29)低于 B 组(4.9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3,P =0.000),但5 mm 冠状面 MPR 及20 mm 冠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 CTDIvol(2.03±0.39)mGy 低于 B 组(5.04±1.0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A 组其辐射剂量平均值男性为(2.05±0.39)mGy,女性(2.01±0.3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00,P >0.05)。结论对于 BMI 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患者,80 kV 管电压 CTPA 图像质量接近100 kV 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可以降低约50%以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