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方舒; 黄招炜; 赵晓霞; 王鹏; 胡书奇; 陈锐; 吕成杰; 秦琪; 黄寿奖; 赖登明; 钭金法*
来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3, 22(09).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的特点, 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肠闭锁合并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 均为单发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1例升结肠闭锁)。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闭锁肠段切除及一期吻合术, 2例回肠闭锁及1例结肠闭锁患儿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结果 2例一期行肠吻合术患儿术后因肠梗阻再次行剖腹探查, 发现原吻合口通畅, 远端结肠仍细小痉挛, 行小肠造瘘及肠壁多点活检后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3例一期行闭锁肠段切除及小肠造瘘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 其中2例回肠闭锁患儿行下消化道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 确诊合并先天性巨结肠, 1例升结肠闭锁患儿经一期术中乙状结肠活检确诊先天性巨结肠。5例均行巨结肠根治术, 最终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病理类型为: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1例全肠型巨结肠以及1例长段型巨结肠。5例最终均恢复良好。结论肠闭锁矫治术中探查远端肠管形态、乙状结肠长度以及完善肠壁活检对肠闭锁治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对远端肠管功能存疑的患儿, 行肠造瘘术可以减少肠闭锁矫治术后因急腹症再次手术的可能。下消化道钡剂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对进一步明确远端肠管形态及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