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胎妊娠孕中期行不同减胎术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孕中期行减胎术的51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 根据减胎术的指征, 分为预防组(39例)和治疗组(12例), 每组再根据不同的减胎方法分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减胎术组(保留双绒毛膜双胎)、氯化钾-单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膜单胎)、氯化钾-双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膜双胎)。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组内及组间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死亡、新生儿死亡等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结果 (1)治疗组减胎手术孕周大于预防组[(18.5±3.1)与(15.0±2.3)周, t=-4.209, P<0.001];预防组中RFA减胎手术孕周大于氯化钾-单及氯化钾-双组[(17.2±1.6)与(13.8±1.5)、(12.7±1.0)周, t值分别6.630和3.875, P值均<0.05]。(2)预防组减胎术后流产率低于治疗组[10.3%(4/39)与5/12, 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5], 活产儿比例高于治疗组[85.7%(48/56)与10/18, χ2=5.640, P=0.018]。预防组中氯化钾-单组无出生体重<1 500 g, 组内不同减胎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两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减胎方法活产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RFA组高于氯化钾-双组(6/6与1/6, 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15)。2组中3种不同减胎方法的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32周分娩、足月分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母胎并发症中, 预防组和治疗组的RFA组与氯化钾-单组均未发生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和围产期死亡。2组中共5例(10个胎儿)行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膜双胎, 其中4个胎儿流产, 3个胎儿宫内死亡、无新生儿死亡, 3个胎儿活产;预防组发生选择性生长发育受限1例(两胎活产), 治疗组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一胎儿宫内死亡, 另一胎活产)。结论无论是预防性减胎还是治疗性减胎, RFA减胎术保留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及氯化钾减胎术保留独立胎盘单胎妊娠结局相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