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历史感和认同感的重要表征,是民族生活的流动史诗。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文化部于2015年6月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文章以陕西师范大学"研培计划"第五期普及培训班(泥塑)为例,分析高等院校与传承人协同参与下的非遗传承实践过程,以期对这项长期性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