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七年"时期,中国"自然"观的多重构成以及"自然"的复杂意涵,关联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独特构造。在此脉络中,这一时期的文艺实践普遍中介着群众运动和工程建设,"自然"的感性呈现始终展现着劳动组织意义上的运动、工程和美学三重要素的交织。工程对应的是改造自然,而对于劳动的组织则涉及对"人的自然"的塑造,美学则可以视为社会主义美学框架内的主体性生成。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氛围里,无论是新山水画、工地速写还是新民歌,都可以放在这样的构造中加以把握。同时,运动、工程和美学三重要素之间还存在着可以被把握为"生生"的内在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