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性血流限制训练(tradition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BFR)与实用性血流限制训练(practic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 pBFR)对军校学员上肢肌肉即时效应的影响,探究pBFR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陆军军医大学10名训练有素的健康大学生,在完成基线测量后,采用优势侧上臂哑铃交替弯举的动作,均在5周内完成单纯低负荷(low-intensity, LI)、低负荷联合tBFR(LI-tBFR)、高负荷联合tBFR(HI-tBFR)、低负荷联合pBFR(LI-pBFR)、高负荷联合pBFR(HI-pBFR)训练。每名受试者每次训练方式均随机产生,直至完成全部5次训练,相邻2次训练间隔1周。测量每次训练全过程的表面肌电,在训练前后测量受试者的肌肉厚度和上肢臂围,在每次训练后记录受试者的主观疲劳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论是tBFR还是pBFR,LI-BFR与LI相比以及HI-BFR与LI-BFR比较,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值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LI-tBFR与LI-pBFR以及HI-tBFR与HI-pBFR之间,RMS值却无明显差别。肌肉厚度和上肢臂围方面,在联合BFR训练后相较于训练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增加量方面(肌肉厚度平均0.2~0.3 mm,上肢臂围平均0.3~0.4 cm),tBFR与pBFR之间并无显著差别。主观疲劳度方面,随着负荷的增大,疲劳程度逐渐增加,相同负荷训练时tBFR与pBFR的疲劳度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即时效应研究中,pBFR能够起到与tBFR相类似的效果,均能有效促进军校学员上肢肌肉的即时激活效应,增加肌肉肥大,对于军校学员乃至普通大众,在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及器材的条件下,自行进行pBFR训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