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10年真实世界数据探索不同品类抗菌药物所致儿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儿(98 301例次),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筛选其中发生DIT的例次。以不同抗菌药物品类为暴露分组,比较不同分组DIT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时间、血小板计数下降至最低点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 所有品类抗菌药物中,DIT发生率前3位为喹诺酮类(19.61‰)、碳青霉烯类(16.59‰)及糖肽类(14.34‰)。碳青霉烯类引起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的时间最短[0.59(0.18,1.27)d],而硝基咪唑类时间最长[2.71(0.80,4.06)d]。血小板计数下降至最低点不同分组时间类似,但糖肽类和硝基咪唑类严重不良反应占比较高(>28%)。结论 儿童DIT为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不同品类抗菌药物血小板计数下降时间特征不同,将其转化为CHPS触发规则嵌入日常诊疗,对DIT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厦门大学;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