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调查石河子、巴州和硕、伊犁新源、阿勒泰青河、塔城额敏地区滴灌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特征,旨在探明不同生态区毛管配置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为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管6和1管4毛管配置模式下不同行位间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在干旱区(石河子地区)无论是在1管4模式还是1管6模式下均表现出行位效应,即行1产量显著大于行2和行3;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巴州和硕、伊犁新源、阿勒泰青河、塔城额敏地区)灌溉充足,在关键时期适量灌水可消除行位效应;干旱区(石河子地区)降水量不足,可以通过减少毛管间距和加大灌水量来减小行位效应。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