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时彦曾以"太史公之心"或"司马迁之心"指称《史记》心灵史书写的主体蕴藉,但若基于语义逻辑,"太史公之心"不惟涵摄"司马迁之心",亦应涵括"司马谈之心"。发愤著史是两代太史公的心理共振;不过,司马谈期待的是一部表彰盛世的当代史,司马迁则希冀一部继述《春秋》的万世之史,此其心相之异。《伯夷列传》事略文简,论说逾半而传述寥寥,其微旨是以史笔担公义,以史著替天道,为人立传,为世立法;其破体隐衷与《太史公自序》等篇互见,均彰显了司马迁的"继《春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