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意为主"是中国古代文论思想中一个被历代批评家反复提起和推重的命题,从文学创作论的视角看,"以意为主"被不少思想家等同于"意在辞先"。然而,自明代诗论家谢榛正式提出"辞后意"的主张以来,"意在辞先"的说法便不再是往日独擅文场的话语,"意"与"辞"在创作构思中孰先孰后,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考察和辨析的问题。苏联神经语言学家A.P.鲁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就思维到言语的路径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学说,通过把鲁利亚的学说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汇通结合起来,并对实际创作过程给予细致的还原与分析,可以洞晓诗歌创作过程中"辞前意"与"辞后意"相互依赖、循环往复运动的真实情况,理解文学创作背后的规律,并指导当今的旧体诗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