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二维砂箱模拟实验探究循环井水力激发下苯胺污染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修复过程中苯胺的固-液多相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循环井修复后,形成了以循环井为中心的锥形修复区域.液相苯胺在影响区域内的浓度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规律.在循环井的水力激发作用下,固-液两相的苯胺修复并不同步,96 h内液相苯胺的去除率达97%以上,而相同时间内固相苯胺的修复效率仅为9.35%.不同的水力激发强度与含水层地下水流速均对修复效果及相间分配规律具有影响,较高的抽注水流量可以加快苯胺由固相到液相的解吸,有利于固-液两相苯胺的修复,但只有抽注水流量增加至0.454 mL·s-1时,固相中的苯胺解吸速率才明显加快.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流速增加能够有效增强苯胺由固相到液相的解吸,增强修复效果.但地下水流速超过0.111 m·d-1时,部分苯胺会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脱离循环井的捕获,导致修复效果下降.
-
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