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矮身材儿童手腕部骨龄的发育特征

作者:陈英杰; 庄舜怡; 冯家敬; 邓扬珍; 吴奇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01): 108-110.
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1.01.037

摘要

目的研究3~6岁矮身材儿童手腕部骨龄的发育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6岁矮身材患儿218例,摄取左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依据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计算儿童手腕部骨龄和生活年龄的差值,分析这一差值在不同生活年龄、体质指数(BMI)百分数分组间的差异。结果矮身材儿童中,掌指骨、桡尺骨(RUS)骨龄和腕骨(Carpal)骨龄正常121例(55.5%),落后53例(24.3%),提前44例(20.2%)。腕骨骨龄在正常范围45例(20.6%),落后125例(57.3%),提前48例(22.1%)。腕骨骨龄较RUS骨龄落后明显(P<0.001)。不同年龄组RUS骨龄差(△BA RU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岁组和3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手腕骨龄差(△BA Carp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岁组和3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BMI百分位数组间RUS骨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中度体瘦组、重度体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度体瘦组与中度体瘦组、正常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BMI百分位数组间手腕骨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肥胖组与正常体型组、中度体瘦组、重度体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度体瘦组与中度体瘦组、正常体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6岁矮身材儿童骨龄发育具有多样性。腕骨骨龄落后较RUS骨龄落后多见。6岁组RUS骨龄差、腕骨骨龄差均明显>3岁组。BMI百分位数越大,RUS骨龄发育越快。BMI百分位数超过85%,腕骨骨龄发育同样有加速现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