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郊区家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探讨家猫感染现状与肝胆管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家猫,取猫肝检查,获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阳性猫肝,观察猫肝病变,收集成虫。实验共收集到家猫肝胆组织1 283个,取肝胆管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经三色染色后,观察组织切片病变特点。结果本次检查的家猫华支睾吸虫自然感染率为33.59%(431/1 283)。从感染成虫数及肝小叶纤维化程度对感染程度进行划分,感染虫数在20条以下属轻度感染猫肝,胆总管略有肿胀,二级胆管稍粗;感染虫数在21~100条之间属中度感染猫肝,胆囊膨胀,总胆管明显肿胀,二级胆管明显增粗;感染虫数在100条以上属重度感染猫肝,胆囊极度膨胀,胆囊壁变薄,二级胆管明显增粗,可见三级胆管增粗。猫肝胆管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轻度感染者肝小叶门管区可见组织纤维化,门管区域内出现淋巴样白细胞浸润;中度感染者门管区严重病变,门管区胆管上皮层组织增生,形成胆管腺瘤样增生的病理变化特征;重度感染者肝小叶坏死后形成组织纤维化区域,区域内可见众多的空白小腔,淋巴样白细胞浸润。结论广州市郊区家猫华支睾吸虫自然感染率仍然较高;成虫早期寄生在二级胆管的门管区,引起胆管扩张和管周纤维化及胆管组织腺瘤样形成;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延伸至三级胆管和末梢胆管。从门管区域的病变观察中发现静脉腔的扩张更为严重,从而使得病变重心向肝小叶发展,病变进一步发展使整个肝小叶形成纤维化。

  • 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