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河北省平泉县发现的香菇污染菌棒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污染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生产中普遍种植的4种香菇菌丝的相互作用,以期为香菇菌棒拟青霉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鉴定污染菌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宛氏拟青霉嗜高温,致死温度高达89℃,其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H 6,葡萄糖作为碳源,氯化铵作为氮源,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宛氏拟青霉对不同香菇栽培菌棒的污染能力存在差异,其可通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竞争空间和养分等方式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在香菇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条件,同时加强通风和环境卫生管理有助于预防宛氏拟青霉的发生和为害。该研究是宛氏拟青霉污染香菇栽培菌棒的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