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2年-1935年的中国文坛,在文艺论争繁多的现象之外,各派还存在着良好的互动、沟通和包容的一面。这其中主要的推动力,是来自左联内部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以办刊的方式主动向左联外部寻求最大的认同基础,与除民族主义文学以外的非左翼文学发生对话,这不仅加强了南北作家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也在客观上促发北方文坛的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