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涛在两则题画诗中提出"不似之似"的绘画境界,却未对"似"与"不似"在何种意义上相结合做出具体的解释。黄宾虹、齐白石对此有所论述,但仍没有点破"似"具有怎样的内涵,才能与形的"不似"相结合而成为更高的境界。本文从石涛所用"似"字的含义出发,通过文本的互文呼应,得到"不似之似"的题画诗与《画语录》"一画"等要义和《山川章》的呼应之处,由此,"不似之似"可以解释为《画语录》整体理论体系的具体而微的表达,意味着画家在参透"乾旋坤转之义"的基础上,以"一画""贯山川之形神",以天地化育的义理创造画中的山川,画法与天地化育之道相通,而画中的山川能兼有画外山川的形与神、质与饰,无一偏废,这就是"不似之似"的精神内核和完足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