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生存环境、生态安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开展百-千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气候重建可帮助我们有效预测气候变化的短期趋势。最低温变化对植被生长异常重要,然而目前来自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河南桐柏山1897~2013年的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轮宽度在过去百年的变化特征。在与现代气候观测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过去百年来研究区5~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历史。重建气温对观测时段记录(1957~2013年)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8.90%。从发展趋势来看,研究区气温变化呈现"V"型特征,即1975年之前气候呈缓慢变冷过程,而后呈现变暖趋势。过去百年研究区存在一个持续了31年(1963~1993年)的低温期,2000~2013年为百年最暖。分析表明过去百年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在年与年代际尺度上基本同步,与亚(洲)-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海温变化密切相关,同时受到上一年北大西洋海盆尺度气候变化模态AMO(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和NAO(北大西洋涛动)的影响。
-
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