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屈光发育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5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胎龄分成A组(<28周,7例)、B组(28~32周,19例)、C组(33~37周,2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60例足月儿(>37周)作为对照组。四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体格检查、屈光检查,比较四组矫正6个月龄、9个月龄、12个月龄、18个月龄、24个月龄的屈光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不同矫正月龄球镜屈光度均较高,C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月龄球镜屈光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8个月、24个月龄的球镜屈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不同矫正月龄球镜屈光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球镜屈光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8个月龄、24个月龄的球镜屈光度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C组不同矫正月龄柱镜屈光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不同矫正月龄柱镜屈光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不同矫正月龄柱镜屈光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球镜屈光度与柱镜屈光度越高,胎龄越大,早期进行矫正越容易促进屈光度恢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