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特制接骨丸治疗股骨颈Ⅰ、Ⅱ型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骨密度、骨痂生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股骨颈Ⅰ、Ⅱ型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骨科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制接骨丸(药物组成:川续断、骨碎补、杜仲、鹿茸、煅自然铜、土鳖虫、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三七、生黄芪、枸杞子、川牛膝、地龙、当归),9 g/次,3次/d,温水送服,连续服用6个月。两组均于6个月后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骨密度、骨痂X线显示情况和神经递质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下地锻炼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4.62%(33/3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3、6个月时,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卧床治疗开始阶段对蛋白质等相关营养物摄取较小,老年患者会出现骨密度降低的情况,但在出院1、3、6个月,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1个月治疗组骨痂生长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出院3、6个月,治疗组骨痂生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1、3、6个月,治疗组神经递质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P物质,以及前列腺素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1、3、6个月,治疗组白细胞介素(IL)-4、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至下床锻炼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制接骨丸治疗股骨颈骨折Ⅰ、Ⅱ型利于加快患者骨痂的生长,减少卧床周期,利于骨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反应与疼痛递质因子水平。
-
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