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后外侧入路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TH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行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后外侧入路THA(MAKO组),35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THA(TH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因、术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行走能力、合并症、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双下肢长度差,术中输血、术后立即负重及术后切口引流时间>2 d患者构成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6个月X线片判断复位质量。术后3、6个月采用遗忘关节评分、Harris评分,可自主行走及ADL指数较术前增加患者构成比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术后立即负重及切口引流时间>2 d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片示两组复位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4.191,P=0.123)。术后MAKO组7例(20.0%)发生并发症,THA组10例(2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P=0.224)。MAKO组2例(5.7%)、THA组4例(11.4%)于6个月内行翻修处理,两组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673)。术后3、6个月可自主行走及ADL指数较术前增加患者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Harris评分及遗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THA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但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二者术后短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