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结直肠癌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影响其疗效,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代谢的关键酶,其表达量或降解率可能成为影响5-FU疗效的因素,自噬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途径。检测结直肠癌中自噬关键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P62和DPD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逆转5-FU耐药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13—2014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5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2020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44例结直肠癌新鲜组织中LC3、P62和DPD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C3、P62和DP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P62与DPD的表达呈正相关,LC3与P62、DPD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则低于其他3组(P<0.05)。P62~+/LC3~-组与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虽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中P62蛋白表达与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LC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及T分期呈正相关;DPD蛋白表达则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LC3、P62、DPD及淋巴结转移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四者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C3和P62可影响DPD的表达,自噬-溶酶体途径可能是DPD降解的重要途径,其有可能通过DPD降解进而影响结直肠癌对5-FU的耐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