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GM(1,1)模型在中国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中的预测价值,为细菌耐药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5年1月—2021年12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杆菌(CR-E.coli)、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细菌耐药率数据,以2015年—2019年的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评估模型拟合精度以及相对误差和残差评估预测模型拟合效果,采用2020—2021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应用构建的GM(1,1)模型预测2022—2025年CR-E.coli、CRKP、CRPA和CRAB的耐药率。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CR-E.coli、CRKP、CRPA和CRAB 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GM(1,1)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比值C均<0.50,小概率误差P均接近1.0,相对误差和残差均<10%,模型对CR-E.coli、CRKP、CRPA、CRAB 4种细菌耐药率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可应用于外推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CR-E.coli、CRKP、CRPA和CRAB 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2022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668%、12.208%、16.663%和52.507%,2023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698%、12.886%、15.930%和51.549%,2024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729%、13.601%、15.229%和50.608%,2025年预测的耐药率分别为1.761%、14.355%、14.559%和49.685%,CR-E.coli和CRKP的耐药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CRPA和CRAB的耐药率呈稳步下降趋势。结论 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中国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可为卫生健康部门调整细菌耐药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