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适当的短截强度,通过将树体营养合理分配,提高板栗果实品质与产量。【方法】以板栗‘遵化短刺’品种为试材,研究各类型母枝对不同短截强度修剪的反应。冬季修剪时,将1年生发育枝和结果枝按照基径分为弱枝、中庸枝和壮枝,再分别进行中短截、重短截、极重短截和缓放处理。【结果】弱结果枝经极重短截后新梢基径达到6.71 mm,经缓放后母枝结蓬数为2.1;中庸结果枝经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后新梢基径分别为6.51和7.63 mm,中短截后新梢基径大于6.00 mm,且母枝结蓬数为2.6;壮结果枝经极重短截后新梢基径为7.05 mm,新梢雄花序数高达7.3,母枝结蓬数为2.1。弱发育枝抽生的新梢基径小于6.00 mm,且结蓬数较少;中庸发育枝经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后均能形成中庸枝,母枝结蓬数分别为2.2和3.8;壮发育枝经短截后,新梢基径大于或等于6.63 mm,其中经重短截后的母枝结蓬数最多,为3.2。【结论】结果枝宜进行双枝更新,对弱结果枝宜进行缓放,利于当年结果;对中庸结果枝施行重短截或极重短截使其抽生较强枝,待下一年将缓放弱结果枝剪除,再从中庸结果枝基部选2枝进行更新;对壮结果枝施行极重短截后可以连续结果,且能形成稳定的结果枝组。对弱发育枝宜疏除,而重短截和极重短截中庸发育枝、短截壮发育枝既能促进新梢当年结实,又能提高枝条品质,利于连续结果,因此宜进行单枝更新。
-
单位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