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巴地理环境决定了民族文献产生的类型和内容,其文献由纸质文献和口碑文献构成。纸质文献绝大多数出自于德格印经院,口碑文献存于广袤的康巴山水之间的广大农牧民中,而成为以诸多个体生命为载体的活态文献,其中许多内容和载体已成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而加以保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这些文献的挖掘与保护,并参与到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的文化科研活动中。

  • 单位
    四川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