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分析辖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分布及其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笼夜法、笼诱法、诱蚊灯法、粘捕法调查辖区蚊、蝇、鼠、蟑种类和密度。结果鼠类有2目2科2属3种,平均密度为3. 50%,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81. 40%,以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蝇类有3科5属6种,总密度为1. 72只/笼,家蝇、大头金蝇、麻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63. 87%、16. 77%和11. 94%,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4—6月和10—12月为活动高峰期;蚊类有2属2种,总密度为0. 30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5. 26%,不同生境蚊密度无明显差异,5—8月为活动高峰期;蟑螂有2科2属3种,密度为3. 72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6. 38%,以农贸市场、餐饮场所为最高,5—10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辖区鼠蝇、蚊、蟑密度较往年明显下降,种群结构相对简单,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鼠、蟑监测密度不高,但是侵害率比较严重,且有逐年增高趋势。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在关键时刻辅以化学防控工作,将蚊、蝇、鼠、蟑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