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藻类吸收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月亮湾沉积物在高强度扰动下,上覆水和悬浮物上生物有效磷(BAP)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溶解性总磷(DTP)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扰动导致上覆水中BAP含量增加,但其却低于DTP,说明DTP中含有生物无效的磷。沉积物扰动下,悬浮物上BAP呈降低趋势。通过悬浮物上BAP含量来计算上覆水中可被生物利用颗粒态磷(BAPP),发现DTP中具有生物有效性的磷占77%左右。与化学方法相比,采用藻类吸收测得的上覆水和悬浮物上BAP均较低,并且扰动过程中BAP的变化趋势也明显不同。从而说明,以往研究可能过高地估计了内源磷释放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