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低中高度近视发展的效果

作者:姚卫兰; 崔冬梅; 李周越; 翟洲; 王化荣; 方冰兰; 杨晓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 38(04): 532-555.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17.0085

摘要

【目的】探讨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治疗青少年轻度、中度及高度近视的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54例(107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1.6±2.4)岁,按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51眼,-0.75-3.00 D)、中度近视组(36眼,-3.25-5.00 D)及高度近视组(20眼,-5.25-9.00 D)。观察配戴前1天及配戴1年后3组内及组间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变化。【结果】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基线平均等效球镜度(D)分别为-2.15±0.63、-4.20±0.54和-6.63±1.18;三组基线眼轴(mm)分别为24.50±0.66、25.16±0.65及26.35±0.87。三组患者基线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K值、平K值及陡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1年后3组眼轴增长值(mm)分别为0.22±0.27、0.09±0.22和0.02±0.22;其中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相比,组间眼轴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8),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两组间眼轴增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5)。三组戴镜1年后等效球镜度显著下降,3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1),低度近视组与中度、高度近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1年前后3组中央角膜K值、平K值、陡K值均明显变平坦,组内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1)。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直径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作用较低度近视更优。角膜曲率改变的量可能是影响OK镜近视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