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难以忘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合作过一篇重磅文章——《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在这篇文章里,他们提出要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将其放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描述并勾勒出其基本的轮廓。其中特别对于“以改造民族的灵魂”的总主题和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做出了精神和美学层面的判断。于是,在一个极其开放性的视域之下,他们展开了对二十世纪前八十余年中国文学的梳理、阐释,试图做出审美界定或理论定位。在讨论大量书写中华民族蜕旧变新的历史进程的文本及其总体美感特征时,文章以“焦灼”“悲凉”作为核心关键词,以“悲凉”为其深层结构的美感意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