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利用新疆某三甲医院HIS系统在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469例患者病例中筛选出105例接受砷剂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法探讨砷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有统计学意义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选病例中均观察到不同系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以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主,其中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36. 19%)最高。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危险分层因素对砷剂的不良反应均有影响(P <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粒细胞降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2. 719,95%CI:1. 222~6. 048),白细胞降低的危险因素有性别(OR=3. 304,95%CI:0. 41~1. 099),贫血的危险因素有性别(OR=5. 526,95%CI:2. 09~14. 614)、危险分组(OR=2. 106,95%CI:1. 238~3. 584),血小板降低的危险因素有危险分组(OR=2. 267,95%CI:1. 229~4. 179),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危险分组(OR=2. 285,95%CI:1. 206~4. 32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砷剂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危险分层因素有关。今后在应用ATO治疗初治急性细胞早幼粒白血病时临床医师应对女性、少数民族、高龄、高危组的患者予以关注与评估,尽可能减少该治疗方案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