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与栽培稻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作者:王晓琳; 朱奕乐; 崔亚魁; 姚俊宇; 李贵*
来源:杂草科学, 2019, 37(03): 6-12.
DOI:10.19588/j.issn.1003-935X.2019.03.002

摘要

杂草稻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对栽培稻的竞争优势与杂草稻的较快生长速率、较强光能利用率等地上部分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其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对其竞争力和抗逆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5个不同地区杂草稻种群为材料,以栽培稻(日本晴)为对照,测定播种后10、20、30 d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和根系生理(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氧化力)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后30 d,江苏省5个不同杂草稻种群根系形态生理均高于日本晴,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36. 02%~91. 45%、63. 21%~90. 02%、61. 97%~149. 30%;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氧化力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24. 98%~124. 43%、42. 60%~163. 30%、31. 95%~67. 37%。研究结果揭示了杂草稻在苗期具有较强的根系活性,从根系发育及代谢能力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杂草稻的竞争优势和抗逆性机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