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天地》最后四节在内容上有所深化。第12节,苑风具有儒家式圣人倾向,以为一般民众需要给予他们以价值、秩序的“圣治”,其基础在于圣人具有不容已的“德性”与高超的“神光”;而谆芒则以每个人在其自身的无治为圣治,以每个人以及所有人的自得其德为德人,以不可认知的命运与生命的未知绽放之混冥一体作为神人。第13节,通过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讨论周武王之血腥杀伐与舜之禅让,拒斥了暴力血腥与仁义伪饰,而凸显了自然、自在而自由的人类生存之境。第14节,庄子以自陈式论调揭示了流俗世界欲求独得之见而陷于道谀的悖谬,在举世大愚大惑的境遇下,觉解者只能隐逸而生,持一份绝望的希望。第15节,以百年之木破断失性为喻,说明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五趣以及仁义对于人的残生伤性,吁求走出生命的自囚而迈向自由与清白之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