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验证腹部推拿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的效果,阐明其作用途径与机制。[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腹部推拿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结合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应用腹壁撤退评分评价干预效果。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聚集数量及状态。利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胰蛋白酶(Tryptase)颗粒分布、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蛋白激酶Cε(PKCε)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明显降低(P<0.05)。镜下显示,模型组MC形态不规则,计数及密度显著高于空白组;腹部推拿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C计数降低、密度减少(P<0.0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西药组MC Tryptase颗粒分布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的PAR2、PKCε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部推拿作用于腹部,可能通过活化肠道MC,调控其脱颗粒,降低Tryptase释放,并借助Tryptase-PAR2-PKCε通路,进而改善IBS-D模型大鼠肠道高敏感性作用机制。

  • 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