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按基线氧合指数(OI)诊断中度和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ARDS疗效分析"研究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比较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住中国14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的101例按基线OI诊断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在一般情况、基础疾病、OI、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预后等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 101例患儿中, 中度和重度PARDS患儿分别为55例(54.5%)和46例(45.5%)。重度组男性比例(50.0%比72.7%, P=0.019)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2(68, 78)分比76(70, 80)分, P=0.019]均显著低于中度组, 而年龄、体重、致PARDS病因、基础疾病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高频呼吸机使用率显著高于中度组(34.8%比10.9%, P=0.004), 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液体负荷及肺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24 h OI改善程度[0.26±0.33比0.04±0.34, P=0.001]和72 h OI改善程度[0.34(-0.04, 0.62)比0.15(-0.14, 0.42), P=0.029]均显著优于中度组, 但两组患儿间的病死率、确诊PARDS后住院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中, 按基线OI诊断的重度PARDS患儿治疗早期氧合改善优于中度患儿, 也更可能接受高频通气治疗。基线OI并不能敏感区分此类患儿预后, 并非此类患儿PARDS分度的理想指标。
- 单位